新書推薦:
《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
售價:HK$
69.4
《
日子慢慢向前,事事慢慢如愿
》
售價:HK$
55.8
《
场景供应链金融:将风口变成蓝海
》
售價:HK$
111.8
《
汗青堂丛书146·布鲁克王朝:一个英国家族在东南亚的百年统治
》
售價:HK$
91.8
《
人生是旷野啊
》
售價:HK$
72.8
《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售價:HK$
88.5
《
台北人(2024版)
》
售價:HK$
87.4
《
万千心理·成人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应用实例
》
售價:HK$
132.2
|
編輯推薦: |
毛姆是二十世纪会讲故事的作家之一,被誉为“英国的莫泊桑”。他的短篇小说文笔质朴、脉络清晰,人物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本书精选毛姆秀的短篇小说,呈现一个世纪前英国海外殖民地的风土人情,描绘英国和欧洲大陆的人生百态,展露爱情、婚姻、家庭中的层层羁绊,冷峻剖析人性的虚伪、自私与脆弱。
|
內容簡介: |
毛姆何许人也?马尔克斯、村上春树、乔治·奥威尔、张爱玲等人都是“毛姆作品爱好者”。这本小说“人类观察笔记”,以冷峻辛辣之笔写尽人生百态、世事浮沉,也可作为一本二十世纪风物志,可爱的乡间小镇、新兴的工业城市、炎热潮湿的海岛,迥异的风土人情,性情各异的活泼人物,定叫你爱不释手。精选名篇 上佳译文,晓畅自然,十分易读,且简洁风趣,质朴有力,原汁原味展现了毛姆作品的风采。
|
關於作者: |
毛姆(1874—1965),二十世纪英国著名作家、英语世界畅销的作家之一,是“盛誉下的孤独者”,更是“人世的挑剔者”。一生徜徉于三大文学领域,发表了二十一部长篇小说、三十二个剧本和一百二十余篇短篇小说,还写了大量的评论、随笔、游记和回忆录。他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深受我国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
目錄:
|
目录
创作灵感
美德
带伤疤的男人
倒闭的妓院
乞丐
不可多得
蒙德拉哥勋爵
教堂司事
大班
患难识人
满满一打
简
疗养院
远洋客轮
轶闻
风筝
五十岁的女人
九月公主
权宜婚姻
一封信
边远任所
同花顺
在劫难逃
露水情缘
雷德
|
內容試閱:
|
前言
二〇一五年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五十周年忌辰。毛姆堪称文学世界里的一朵奇葩,一生徜徉于三大文学领域,发表了二十一部长篇小说、三十二个剧本和一百二十余篇短篇小说,此外还写了大量的评论、随笔、游记和回忆录;他广受读者欢迎,亦频遭批评家鄙薄,还自诩为“二流作家”。美国传记作家特德·摩根(Ted Morgan)如此总结他的一生:一个孤僻的孩子,一个医学院的学生,一个有创新的小说家,一个巴黎的放荡不羁的男子汉,一个成功的伦敦西区的戏剧家,一个伦敦社会名流,一个战时在弗兰德斯前线的救护车驾驶员,一个在俄国工作过的间谍,一个同性恋者,一个跟别人的妻子私通的丈夫,一个当代名人的殷勤主人,一个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宣传家,一个自狄更斯以来拥有多读者的小说家,一个靠细胞组织疗法保持活力的活着的传奇人物,和一个企图不让女儿继承财产而收养他的秘书的衰老的老头子。(特德·摩根:《人世的挑剔者——毛姆传》,梅影、舒云、晓静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03页)难怪有人说,“只要你能把毛姆整个一生的经历都写出来,那你就写出了一部比毛姆小说还要动人得多的小说。”
一
毛姆是我国读者比较熟悉的一位西方现代作家。他的著作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有介绍;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影片如《孽债》(即《人性的枷锁》)、《剃刀边缘》(即《刀锋》)等,解放前曾在我国上映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外国文学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等出版机构纷纷推出毛姆的作品,在外国文学领域掀起了一股“毛姆热”。其代表性长篇小说译本便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包括傅惟慈的《月亮和六便士》(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周煦良的《刀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以及我和张增健、倪俊翻译的《人生的枷锁》(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等。这几个译本后来在上海译文不断再版,流传至今。
同一时期,国内还推出了多部毛姆的短篇小说选译本,包括冯亦代等迻译的《毛姆短篇小说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佟孝功的《天作之合:毛姆短篇小说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潘绍中的《毛姆短篇小说选:英汉对照》(商务印书馆,1983),刘宪之的《毛姆小说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多人译的《便当的婚姻》(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黄雨石的《无所不知先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等。以上译本选择的篇幅多有重复,但几乎囊括了毛姆短篇小说的经典佳作。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直到新世纪,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分别推出了“毛姆文集”“毛姆作品”“精典文库”译丛,将毛姆的译介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毛姆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戏剧、散文、评论和游记等,在国内有了全面而系统的译介。
......
创作灵感
我估计很少有人知道艾伯特·福里斯特夫人创作《阿基里斯雕像》的原委。既然这部作品被视为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小说之一,我想,简要介绍这部作品产生的背景,必定会让文学领域的后学们很感兴趣。评论家预言该书将畅销不衰,若所言非虚的话,那么本篇所叙之事不仅能供人消遣,更能为将来史学家编撰这一时期的文学史提供有益的参照。
当然,每个人都记得《阿基里斯雕像》出版时获得的巨大成功。几个月间,印刷工人废寝忘食,装订工人夜以继日,版本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英国和美国的出版商们紧锣密鼓,完成书商们的加急订单。图书立即被翻译成欧洲的每一种语言。近,有消息称,读者很快就能读到该书的日语和乌尔都语版本。小说曾经在大西洋两岸的报刊上连载过,艾伯特·福里斯特夫人的代理人从这些报刊编辑身上攫取了高额利润。作品还被改编成戏剧,在纽约上演整整一个季度,毫无疑问,等这部戏剧在英国推出,也会取得同样的成功。电影版权已经高价售出。尽管艾伯特·福里斯特夫人所赚金额很可能跟传言(文学圈内)有出入,有一点却可以肯定,她凭借这部书赚得的利润,足以保证这一生衣食无忧。
一部书很难同时得到公众和批评家的青睐。对于艾伯特·福里斯特夫人来说,情况尤其明显(请允许我这么说)。迎合圈子诚然令她格外满足,评论家们不遗余力地吹捧她(而她确实也开始觉得自己实至名归),奇怪的是,公众对她的才华似乎浑然不觉。她出版的那些薄薄的作品,印刷精美,白色布纹装帧,甫一问世即被视为上乘之作,专栏定会刊发鸿篇巨论,仅在那些古老俱乐部尘封的图书馆中才能见到的每周评论对其极尽笔墨。饱学之士都读过她的作品,个个赞叹不已。然而,饱学之士并不买书,她的书因此并不畅销。如此久负盛名的作者,想象力如此奇特,文笔如此绮丽,却不为普通读者熟悉,说起来实在丢人。在美国,她几乎无人知晓;尽管卡尔·范维克滕先生曾经撰文指责公众驽钝,但公众依然反应平淡。她的一位代理人,对她的天才顶礼膜拜,曾经逼迫一位美国出版商:必须出版她的两本书,才授权他出版急切渴望的其他作品(毫无疑问,是质量低劣的小说),于是,这两本书才得以按时出版。这两本书受到出版社讨好似的赞誉,说美国杰出的头脑欣赏她的才华。可到了第三本书,美国出版商(用惯有的粗俗方式)告诉这位代理人说,如果有钱,他宁愿投资杜松子酒。
自从《阿基里斯雕像》出版之后,艾伯特·福里斯特夫人此前的作品被一版再版(卡尔·范维克滕先生再次撰文,悲痛而坚定地指出,早在十五年之前,他已经向读书界推荐这位不同凡响的作家),宣传得尽人皆知,高雅的读者无不知晓这些作品,无需我在此枚举。有了卡尔·范维克滕的两篇佳作,再做赘述无异于狗尾续貂。艾伯特·福里斯特夫人很早即开始她的写作生涯。十八岁,她就出版了处女作《一部挽歌》。此后,每隔两三年,她就会出版一本诗集或散文集(她对艺术怀有崇高的信念,不愿过于草率地频繁出版)。创作完成《阿基里斯雕像》时,她已五十七岁,到了受人尊敬的年纪。不难想象,她的作品数量卷帙浩繁。她为这个世界奉献了六本诗集,皆以拉丁文冠名,包括《幸运》《圣母马利亚》和《死生之际》,这些诗集都属庄重型诗体。她善于沉思,不愿涉足轻浮、荒诞的题材,独钟情严肃和厚重。她依然热衷于创作挽歌,十四行诗令她如痴如醉。她的非凡成就在于她复兴了抒情诗,这是今日之诗人久已生疏的诗体。可以断言,她的抒情诗《献给法利埃总统的颂歌》将在任何一类诗歌选集中占据一席之地。这首诗不仅韵脚响亮,对于法国大好河山的描绘更是惟妙惟肖。艾伯特·福里斯特夫人描绘了卢瓦尔河的旖旎风光以及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诗人杜·贝莱留下的印记,沙特尔大教堂镶嵌宝石的窗户和普罗旺斯阳光明媚的城市。她的赞叹之情尤为珍贵,这是因为,除了新婚宴尔之际从马盖特乘坐游船到过布洛涅,她再也没有去过法国其他地方。她晕船厉害,而且,这个广受欢迎的海滨胜地的居民听不懂她流利地道的法语,令她羞愧不已。她于是决定再也不去重复这种既不体面又不愉快的经历,从此抛弃了曾经在《圣母马利亚》里以庄重甜美的笔调反复歌颂的题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