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7.3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6.4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7.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8.2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7.2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8.2
|
編輯推薦: |
何谓职业口译?口译的教与学如何展开?教学如何与市场接轨?教学与科研如何结合?针对职业口译的常见难点、痛点,本书借鉴认知心理学、二语习得理论和翻译理论等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几十年来的口译教学实践与科研经历,以系统、科学、具体的阐述力求给予解答。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借鉴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二语习得理论和翻译理论等研究成果,介绍并重点讨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系统和具体的阐述,让读者了解口译教育的基本原则,口译能力的发展过程、特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并借助具体实例对口译教学法进行思考。全书共分两大部分:"口译教学篇"和"口译教学研究篇"。口译教学部分包括四章:*章"外语教学与口译教学"重点讨论两者的区别,通过对比进一步明确两者的性质和任务。第二章"口译职业与口译市场"介绍国际国内口译职业发展趋势,阐述职场对口译人员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梳理职业口译的教育目标。第三章"职业口译能力与发展特征"从口译能力的定义和构成入手,阐述其发展特征,并将汉外交替传译、视译、同声传译等切分成不同阶段,描述各个阶段的教学重点。第四章"职业口译教学法"集中阐述口译教学的特殊性,其原则、过程、形式、方法、难点与对策,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对象的口译教学法进行思考。本书的口译教学研究篇由三章组成:第五章"口译理论研究现状与趋势"介绍国内外口译研究主要成果,从吉尔教授在Bulletin第50期上发表的*数据,到嫣秀教授对国外十年口译研究的分析,从本书作者及博士生对国内十年口译研究的统计分析,再到仲伟合教授对博士生口译论文完成情况的分析,既有对研究成果的梳理,也有对口译研究未来走势的基本判断。第六章"口译教学研究"将围绕心理学和认知学探讨口译教学方法,结合口译能力的培养,思考口译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第七章"口译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旨在通过本人多年对口译教学与研究的思考呈现口译与教学研究的相关性、连贯性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并通过若干篇论文,展示研究视角与方法,为读者提供研究线索,使其能够着手启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
關於作者: |
刘和平教授于1982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学院,1990年毕业于巴黎高等翻译学校, 获翻译学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并于2001年被法兰西教育部授予教育棕榈骑士勋章。刘和平教授现任中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翻译协会理事、 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对外传播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编委、北京市译协常务理事。专著《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口译理论与教学》等;译著《法国释意派口笔译理论》《世纪儿》《街心花园》《北京的陷落》《60位作家和他们的母亲》等;研究方向为:口笔译实践、翻译教学、翻译理论和中法跨文化研究。
|
目錄:
|
总 序 ........................................................................................... 文
秋芳 ix
前 言 .......................................................................................... 刘
和平 xii
第一部分 口译教学篇......................................................................1
第一章 外语教学与口译教学..........................................................3
第一节 外语习得与语法翻译法..............................................................4
一、教学翻译不能作为一种翻译教学层次..........................................5
二、学校性质和对象不能成为翻译教学层次划分的依据..................7
第二节 口译教学与语言教学认知特征差异..........................................8
一、能力与技能差异..............................................................................8
二、语言习得心理与口译学习认知特点............................................ 11
三、口译学习认知特点与口译技能培养............................................13
第二章 口译职业与口译市场........................................................16
第一节 翻译职业要求与人才定义........................................................17
第二节 口译职业要求与人才定位........................................................20
一、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对职业译员的要求...................20
二、中国口译从业人员与市场............................................................24
第三节 "万金油"与"多面手"............................................................27
第三章 职业口译能力与发展特征................................................29
第一节 译员能力定义............................................................................30
第二节 口译能力发展特征....................................................................32
一、译员的工作语言............................................................................32
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33
第三节 口译子能力发展图与口译教学................................................35
一、口译子能力发展图表....................................................................36
二、口译技能训练的阶段性................................................................39
三、专业特色与译员培养.......
|
內容試閱:
|
《职业口译教学与研究》主要借鉴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二语习得理论和翻译理论等研究成果,介绍并重点讨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系统和具体的阐述,让读者了解口译教育的基本原则,口译能力的发展过程、特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并借助具体实例对口译教学法进行思考。笔者力争在语言表述上做到理论陈述简洁明快、实践描述易读易懂。全书共分两大部分:"口译教学篇"和"口译教学研究篇"。"口译教学篇"包括四章:第一章"外语教学与口译教学"重点讨论两者的区别,通过对比进一步明确两者的性质和任务。第二章"口译职业与口译市场"介绍国际国内口译职业发展趋势,阐述职场对口译人员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梳理职业口译的教育目标。第三章"职业口译能力与发展特征"从口译能力的定义和构成入手,阐述其发展特征,并将汉外交替传译、视译、同声传译等切分成不同阶段,描述各个阶段的教学重点。第四章"职业口译教学法"集中阐述口译教学的特殊性,其原则、过程、形式、方法、难点与对策,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对象的口译教学法进行思考。"口译教学研究篇"由三章组成:第五章"口译理论研究现状与趋势"介绍国内外口译研究主要成果,从Daniel Gile教授在CIRIN Bulletin(《公报》)第50 期上发表的最新数据,到鄢秀教授对国外十年口译研究的分析,从本书作者及博士生对国内十年口译研究的统计分析,再到仲伟合教授对博士生口译论文完成情况的分析,既有对研究成果的梳理,也有对口译研究未来走势的基本判断。第六章"口译教学研究"将围绕心理学和认知学探讨口译教学方法,结合口译能力的培养,思考口译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第七章"口译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旨在通过本人多年对口译教学与研究的思考呈现口译与教学研究的相关性、连贯性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并通过若干篇论文,展示研究视角与方法,为读者提供研究线索,使其能够着手启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
|